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我要做皇帝
  4.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节 破而后立(2)
设置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节 破而后立(2)(1 / 2)


“圣明无过陛下……”赵禹带头恭身说道:“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历代以来皆是如此而已!是故韩非子又曰: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刘彻听了微微一笑。【零↑九△小↓說△網】

不得不说这些年来在晁错的带领下法家官僚们的成长速度喜人啊!

看看他们现在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再次谈起‘儒以文乱法’的话题了。

但……

这样还不够!

仅仅如此不足以达到刘彻的目的!

刘彻想要做的事情是给未来可能崛起的宗族资本力量套上一个全新的枷锁——钢做的那种。

所以刘彻站起身来问道:“朕听说春秋之时楚有直躬案鲁有三北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卿等身为执法官身负社稷之重不若今日给朕说一说倘使卿等为楚令尹为鲁仲尼该当何行以正法匡上!”

“这……”赵禹的眉毛狂跳。

持书御史更是脸色涨红。

人人都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但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实在是这两个案子就是战国时期儒法之间最大的论战关键所在。

什么孔子诛少正卯的事情在当时的讨论烈度远远不及这两个案子。

孟子、韩非子、荀子、尹文子、庄子都曾经深入浅出的讨论过这两个案子。

儒法之间更是差点因为这两个问题脑浆都打出来了。

进行汉室有关这两个案子的讨论才渐渐偃旗息鼓。

但相关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只是从公开的辩论转入地下而已。

刘彻却是负着手对着法家的这些执法官们步步紧逼:“怎么?朕的执法官连这个问题也不敢讨论了吗?”

对于这两个案子刘彻早在前世就已经研究过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案子才是儒家真正的命门所在。

特别是那些高举亲亲相隐的儒生们的命门所在。

只是在汉室由于儒家的力量不断壮大并且渐渐垄断了话语权再也没有人敢来议论了。

即使是法家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挑衅儒家。

人人都害怕去捅马蜂窝。

可是……

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要占领!

这两个脓包不挤破了儒家的亲亲相隐理论就无懈可击!

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刘彻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逼着法家拿刀子去捅开这两个脓包让浓汁流出来同时将一个钢铁枷锁套到那些未来可能的大宗族资本力量上让他们不可能也无法真正威胁到大一统的国家。

“臣等岂敢?”赵禹的内心挣扎不已。

在一方面他的内心和整个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但另一方面赵禹知道自己说得好在政治上可能极不正确。

一个不好就要落人话柄甚至为整个学派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案子表面上看不过是两个小案子。

无非就是一个逃兵跟一个盗贼的故事。

但实际上在漫长的数百年的论战中这两个案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两个案子了。

一个关乎孝一个关乎忠。

甚至直接牵扯到了儒家、法家、黄老派甚至杂家、墨家各自的屁股。

特别是儒家……

很不幸的一个事情或者说让人很棘手的是——三北案的当事人有一个正是儒家的祖师爷精神偶像——孔子。

思来想去赵禹觉得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估计干不掉也不可能干掉孔仲尼这座大山于是他小心谨慎的试探道:“陛下非臣等不敢实在是先帝法:既往不溯!无论是直躬案还是三北案原告被告当事人皆已故世此两案当终结官府和执法官理当不再受理相关律法诉讼……”

他昂起头小心翼翼的说道:“法如是足已!”

刘彻点点头汉律之中确实有这个规定。

人死万事消。

即使某人杀人甚至谋反但只要在他生前没有人举报也没有被发现那么等他死了再有人去告官府也不会受理。

这也是汉律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法不纠溯往!

毕竟真要什么事情都可以报官那这官司肯定会打个没完没了而且国家事实上也不可能真的去管所有的事情。

但问题是……

“朕没有让诸卿来审理、判决此案啊……”刘彻微微笑着就像一个拿着棒棒糖诱、惑着傻白甜的小学生的怪蜀黍一样:“朕只是让卿等来说一说若卿等与楚令尹鲁仲尼移位而处卿等何从?”

嗯这绝对不是要翻案。

也不是想要重新厘定历史。

百分之百的只是皇帝闲得无聊想找廷尉的司法官尤其是那些负责保管历代律法原稿的持书御史谈一谈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案子顺便考核一下他们的业务能力免得有人滥竽充数!

假如外人解读错了。

那也与永远正确永远伟大的天子无关。

毕竟历代圣王身边也不乏有着想要蛊惑君上的佞臣不是?

当然作为皇帝刘彻可以不认同某些人说的某些话。

但一定会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力!

言论自由嘛!

周公不就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就连桀纣也止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只是赵禹和诸位持书御史们现在看着刘彻的眼神却都是惶恐中带着期盼期盼里又有着犹豫犹豫之中夹杂着几分热血热血里面有个声音在大声呐喊:“说出来说出来说出吾辈法家士子数百年来的话说出商君、韩非子的判定!”

就差有人在旁边敲鼓助威呐喊加油了。【零↑九△小↓說△網】

只是……

说出二字何其难也!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说真话的大臣。

譬如冯唐他就瞎说了大实话然后……然后去楚国了……

还有张释之勇于直谏敢于犯颜……然后……然后差点死在了长安……

要知道这两个案子不仅仅关乎了儒法也不仅仅关乎忠孝。

这是大是大非这是汉室数十年来的政治正确!

在这其中牵扯的不仅仅是一个儒家的问题。

那个深坑里蹲着的大鱼说不定就有一条姓窦或者姓薄。

那就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但刘彻就是这么看着赵禹和持书御史们。

一直盯着他们这让赵禹和持书御史们在心里面承受了莫大的道德压力。

法家的大臣的性格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对法极诚。

诚到什么地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