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第一臣
  4. 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
设置

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2 / 2)


“张先生你看要怎么办才妥当?”

张希孟略沉吟随后道:“主公我打算写一篇文章只是宋学士不在这里我怕文笔粗浅难登大雅之堂。”

老朱略思忖就笑道:“文章贵在言之有物以先生的见识必定能写好此事咱正要拜读先生的大作。”

张希孟点了点头他把自己关在帐篷里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张希孟提起笔终于开始了写作去年的时候有一个叫石抹宜孙的元廷将领他拒不投降战死沙场。在他战死之前母亲以身殉国妻儿全死甚至还有两个仆人随着主人去了。

他们全家都为了大元朝殉葬看起来他们确实是大元朝最忠心的臣子。

如此忠义之士似乎应该嘉奖才对哪怕是站在敌对一方也该表示出足够的度量和格局。褒奖忠义赞颂忠良如此才能砥砺人心鼓舞士气。甚至是让元廷感到羞愧难堪。

但仆以为切莫被此事的表象欺骗万万不可褒扬。

石抹宜孙祖上是辽人归附蒙古之后得到了世袭官职享受了一百年的荣华富贵。他生前极度仇视义军视红巾军为洪水猛兽坚决反对均分田亩等等主张。

在处州期间挖空心思剿杀红巾义军一旦发现便诛杀亲族乃至乡亲邻里全都不肯放过手段残忍人神共愤。

他的死他整个家族的死都是在捍卫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在和百姓作对他的死又如何能够褒扬?

在这个新旧交替乾坤变幻的时候面临着抉择的不只是石抹宜孙一人选择也不只是一种

也有一个人他叫张文贵也曾经为了元廷效力被俘虏之后在战俘营里依旧怀念元廷消极对抗不愿意改造。

但是就在不久前他战死了他是为了守住铜陵等地在同天完的战斗中牺牲的。

在开战之初他曾经想过离去但他最终还是返回了战场与一同返回的近九百人担负起此战最重要的使命。

披坚执锐带头冲锋解救危难之中的墩台堡垒驰骋冲杀击败天完的第一次攻势。

随后主动担任前锋与天完精锐兵马决一死战战死江边尸骨无存

此战之前张文贵顽固死硬冥顽不灵确乎应该杀掉以儆效尤。

此战之后张文贵英勇无畏殊堪嘉奖。

据同僚追忆张文贵并非顽石一块他在改造过程中也接受了一些改变只是终究还有一些想不通。

当大战临头的时候当数万天完雄兵临近铜陵登上陆地大肆杀戮无数百姓遭到涂炭之苦生死一线的时候。

此人站了出来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自己的牺牲挽回了战局立下了不世之功。

该怎么看这个人?

他有效忠元廷的大半生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归根到底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悔悟了站了出来保护了黎民百姓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朱家军主张均分田亩救济斯民凡是愿意接受救民主张为了这项事业付出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实现理想的志士。

都值得铭记值得追忆。

他们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非比寻常的。

同样是死石抹宜孙一家的死看起来更加壮烈凄美更符合戏曲的要求甚至可以搬上舞台变成动人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然则仔细推敲石抹宜孙的死比鸿毛还轻甚至是说自取灭亡螳臂当车死有余辜!作为一群不肯抛弃元廷荣华富贵不愿意幡然悔悟的人等待他们的下场就是随着元廷一起身败名裂粉身碎骨。

而那些愿意改过自新愿意为了百姓而战为了护民而死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英雄。

可以很干脆很确定地说他最后的选择熠熠生辉与日月同辉足以弥补前半生的一切。

对于这样的人就需要我们去褒扬去纪念。

他们才是戏曲舞台上该有的主角。

每一个百姓都应该擦亮眼睛明白谁是真正站在百姓这一边的

张希孟洋洋洒洒足足写了大半夜随后又反复修改熬了一个通宵这才把文章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看过之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先生写的让咱又大开眼界啊!当初那些替石抹宜孙说话的人只怕要更加惭愧了。”

张希孟面对疲惫低声道:“我也只是想明辨是非说清楚一些事情罢了。”

朱元璋深以为然“明辨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咱反复思量过了既然张文贵不愿意做咱的臣子咱也就不强人所难了。他们这些战死的将士收拢尸骨在丁家洲安葬树碑立传。再出五万贯钱修建一座神庙供奉为了护民而死的英烈。”

“至于所有参与战斗的士兵最低减去一年劳役对于立功重大的可即刻免除劳役安顿去处从军为农自行选择。”

朱元璋说到这里又看了看张希孟“先生意下如何?”

“主公圣明!”张希孟深以为然。

就这样这篇文章连同朱元璋的安排被人快马送到了铜陵送到了所有人的面前一时间战俘营的众人自也先以下包括雪雪龚伯遂别不华悉数过来仔细看着文章渐渐的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果然还是张丞相的大笔有乾坤气象张文贵死而无憾矣!”众人齐声感叹心悦诚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