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宋风
  4. 第二十三章 请帖
设置

第二十三章 请帖(2 / 2)


这些道理赵顼是非常明白的王静辉那“为大宋平添成千上万的御史”的说法也很让他心动其中的好处与风险也是并存不过还是很吸引他。朝廷虽然也发行如邸报等类似报纸的东西但这些发行的对象都是朝廷负责印制后发送到各路府衙很少流落到民间而且民间的信息也只能通过各路府衙层层上报这样的交流是单向的。而王静辉所说的报纸则是民间发行交流上也远比邸报有优势不过其中的内容多少就不好控制了赵顼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派驻官员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不是说只允许报纸报喜不报忧而是能够控制舆论的导向。虽然赵顼所身处的时代使他还不知道舆论有什么威力但其中的厉害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觉的到。

报纸是王静辉最想控制的东西他不想当官所以他必须要找到一样防身利器最后才选定了报纸。在这个还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王静辉的水力活字印刷机无疑是站在了这个时代传媒的顶端谁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呢?天下的读书人这么多也只有百分之一二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还有一些凭借着家族资产不愁吃穿但大部分的人度日还是很艰难的报纸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增加收入的道路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王静辉如果不去做的话那他可真成了白痴了。

但王静辉心中唯一顾虑的是这个报纸的销量能够有多大他可不是在二十一世纪读网络小说烧坏了脑子天真的认为报纸一印银子便滚滚而来。他来到这个时空后虽然知道宋朝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为普及的朝代但从接触的人身上看到这个时代能够识文断句的人毕竟还是不多他对报纸销量的前景并不是很看好。但不管怎么样王静辉已经等不及了现在他身家万贯即便是赔钱去培养市场他都必须去要做了。

因为再过三四年眼前的这位未来的皇帝将会重用王安石执行熙宁变法如果有报纸这样的舆论工具进行监督王安石可能会摄于沉重的民间压力在变法的时候会采取比较柔和的手段不过王静辉对此并不抱有什么期待毕竟王安石的臭脾气在历史上是绝对有名的甚至组织过特务机构来专门镇压反对的声音这一切都让王静辉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只能尽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听天由命了。

不管怎么样治平元年腊月颍王赵顼还是将王静辉的意见和英宗皇帝做了详细的说明英宗皇帝非常赞成王静辉的想法并且称之为“老成之为”。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治平二年春在商务印书馆的建筑中单独划分出了一幢二层小楼专门供朝廷派驻的官员办公使用同他们在一栋楼中的还有商务印书馆报纸审核处的几名成员他们共同构筑了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作品的审查机构。

在赵顼上门来的第五天王静辉的《岚山诗抄》完成了排版工作曾掌柜也开始有点开封头号书籍供应商的派头了一张贴子便把全开封的大小书商一网打尽:这次是自己的东家出书刊印发行他当然会卖力。底下的书商从曾掌柜那里知道商务印书馆的后台大老板要出书当然不遗余力:书写的怎么样先放在一边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的就是书砸在自己手上了也不能驳了大老板的面子所以消息一放出来后书商们订书的单子再一次淹没的曾掌柜那本来就不太高大的身躯。

治平元年腊月初五开封大大小小的书商在同一天就统一口径全力销售《岚山诗抄》这一次倒不是完全看在王静辉是商务印书馆的东家的面子上是因为这些书商接到曾掌柜手中的《岚山诗抄》后都知道他的东家王静辉就是这半年来在开封最火的词人后对商务印书馆的敬畏更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坚信此书决不会亏本儿砸在自己受里所以前后从曾掌柜这里订购了一万册这个数字在大宋当时的水平看来是十分恐怖的也只有像《论语》那样的儒家经典可以在第一版印制如此多的册数当然开封本地的市场是不能够承担如此多的数量的书商们早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把《岚山诗抄》分散到各地包括辽国的市场去了。最高兴的人还是曾掌柜和刘账房了这种单行本的书籍发行价只有三百文钱但除去几十文钱的成本后也是一笔小财。

《岚山诗抄》的刊印发行也把开封城中借用王静辉名头的无赖词人都一网打尽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王静辉本人比这些人更加无赖而已。王静辉个人的声望也随着这本《岚山诗抄》的发行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的那些书商的嘴巴大家都知道王静辉比较具体的情况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他的住址此后他便知道二十一世纪那些歌星影星们的痛苦了不过好在这个时代没有狗崽队否则他绝对再也不会抄袭后人的诗词了。

自《岚山诗抄》发行以后王静辉的平民医馆的门槛被前来就医的病人踏断后也要经受慕名前来的读书人他们都像看看这个新冒起来的绝代词人是否如传说中的怪兽一样长着三头六臂。王静辉一开始还出于对出名的兴奋感见了几个但后来他就被这些崇拜者给弄得厌烦了: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呐那有这么多时间来招呼这些慕名者?王静辉让管家将这些慕名上门来的学子统统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对古文和各种经史典籍都下了一番苦功夫甚至能够从头到尾的背诵一些书籍但这可不是宋朝词人从小到大那样熏陶可以比拟的所以接见了其中几个慕名而来的访客后王静辉可不愿意再在他们面前献宝了这会要了他的命的。再加上接待访客的时间很长而且这个朝代的读书人从骨子里面就有一种好空谈的性格这使得王静辉感到非常的不习惯所以干脆就避之不见的好。

不过事情的发展可不是王静辉所能预料的人们见不到他没有关系不过各种请帖可是云集平民医馆王静辉翻开几个贴子后问旁边的管家王福:“我可以不去吗?”

管家王福说道:“这些都是按照你的意思从请帖中挑选出来的除了一些有名的词人的请帖在这里外还有一些我认为东家你最好去一趟的贴子这些贴子里的人家可都是权贵咱们不好得罪不去可说不过去啊!”

王静辉听后心底直发凉: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怎么宋朝人的小资情节这么严重?请客吃饭不算什么游园品酒的也来了幸亏这是冬天否则赏花郊游什么的也跑不了!“算了得罪不起那我就去露露面吧!”王静辉十分无奈的对管家说道。

虽然王静辉很不情愿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宋朝像这种宴请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诗词书画上有所成就的人这样的机会就更多了。这些志趣相投的文人雅士常在一起家中聚会吟风弄月挥毫泼墨共同鉴赏主人家收藏的书画名作时不时还谈禅论道针贬时弊。当然也有些另类人物如“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门”的著名画家李公麟不过他也是驸马太尉王诜家中的座上常客李公麟曾在著名的《西园雅集图》中描绘了苏东坡、苏辙、米芾、黄庭坚、秦观等十六人在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另一位画家米芾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类似的记叙。西园雅集后来成为历代画家常见的一个创作题材。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王静辉对这种文人之间的聚会非常向往但他身处这个时代却让他对此感到比较厌烦毕竟再过几十年你们的老窝儿都被人端了还在这里吟风弄月不思进取这使得他对宋朝文人的小资情节感到即羡慕又痛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