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076章 求贤令前世今生
设置

第1076章 求贤令前世今生(1 / 2)


一提到求贤令后世之人大多数想到的便是曹操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只是知道其一甚至连这个其一也未必了解多少。

其实早在曹操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经提出了求贤令曹操也并非是求贤令的创始者其中较为著名的两人一个是秦孝公一个是汉武帝。

秦孝公的求贤令铸就了秦朝的崛起。如果当时秦孝公没有颁发求贤令或许就没有商鞅更谈不上富国强兵。

当时许多在其他诸侯国内得不到重用的或者是被排挤的人才纷纷转道去了秦国去了一个原本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蛮荒之地是夷狄聚集的国家……

而汉武帝就更加有意思了尤其是那一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更是成为了经典或许只有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所以在汉武帝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胡人为官甚至被封侯的先例。

至于曹操。

呵呵。

严格说起来曹操的求贤令下了不止一次而是三次。第一次叫《求贤令》是建安十五年春发出的第二次叫做《敕有司取士毌废偏短令》则是建安十九年颁布的第三次叫《举贤勿拘品行令》是在建安二十二年颁发的。

纵观历史上曹操的人才团队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从兖州起家的那一批人比如夏侯氏、曹氏兄弟还有像荀彧程昱郭嘉等第二批便是在后来豫州的那一波次人才比如钟繇、陈群、王朗、杜袭、辛毗、赵俨等等。

而那些比如攻克各地之后投降归附的就成为了第三梯队的人员像是张范、田畴、王修、邴原、管宁、崔琰、桓阶、文聘、王粲等等……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以上的这些人员都是在招贤令之前就已经到了曹操的麾下为官了。而在招贤令发布之后也就是建安十五年之后曹操的人才集团当中并没有增加多少新进的人同时赤壁之战后三国格局已定人才流动较战前小也是时代趋势。

那么曹操在自己已经拥有大批贤才整体三国格局已经算是基本已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求贤令?

有句话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的这个招贤令不仅仅是写给天下士族看的同样也是写给刘协看的。

汉代是士人社会作为曾经的“阉党遗丑”的曹操尽管通过谋略和武力取得了最为广阔也是实力最强的一片土地但是面对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诸如袁杨之类的“四世三公”士族子弟们谁是真正支持曹氏谁是暂时苟且这些就成为曹操必须在内部彻查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树立权威、改变门第观念是曹操那个时间节点上所必须要做的。

招贤令便是第一次的试探当中有一句“被褐怀玉”一句“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就是可见一斑。曹操以被褐怀玉这个贫穷且有才能的人作为例子而这个比喻并不是完全比喻那些未被发现的贤人而是映射着曹操自己!

而“明扬仄陋”语出《尚书》本是帝尧举舜让贤之语所以实际上招贤令是不是在真的招贤其实也就很明了了……

随之而来的行为也同样说明了这一切。

三年后建安十八年曹操正式被封为魏公。从此在这一片大汉的土地上汉朝的旗帜更多的被魏国的旗帜所代替。并且魏国还被允许自建社稷、宗庙可以设尚书、侍中等等和原来汉朝朝廷一模一样的九卿内外官吏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模样。

所以实际上求贤令求的不是普通的贤人而是在逼着刘协让位给曹操这个贤人……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求贤令的颁布真的是一地一郡之人就可以说要发布就可以发布的么?

看看之前发布求贤令的都是谁?

秦孝公。

汉武帝。

然后是曹操而当时曹操是在什么时候颁发的呢?

建安十五年。

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孙权苟且与江南有威胁但是威胁不大而刘备甚至还没有能够完全入川要等到建安十七年的时候才真正和刘璋翻脸。

汉代的天下已经一半握在曹操手中这个时候曹操才发布了求贤令试试水建个孔雀台看看风头……

而若是在汉朝形象还没有完全崩塌的情形下悍然以一地一郡甚至才占据了几个县城的情况下就大刺刺的向着天下发布求贤令?

向一县一郡之内以举孝廉的名义求贤这是自己的本分向全天下求贤嘿嘿真是无知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估计要是司马昭提前长大说不得立刻就扑上来紧紧握住双手喊同志了这不是明摆着就是要谋朝篡位要进行造反了么?

所以斐潜一直有想但是不敢。

毕竟风险无处不在。

但是这一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颁布求贤令的是天子刘协那么原本的那些风险和问题都不复存在。作为天子自然有资格向全天下的才俊们伸出橄榄枝并且也不会遭受任何的流言蜚语因为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同时求贤令的发出必然对于士族原本建立在“举荐制度”上面的官吏晋升的模式产生一个强大的冲击而这个强大的冲击波的一切副作用自然都由刘协这一面光闪闪的大盾牌全数扛下来了同时斐潜还会拥有了后续解释权。

啊哈你不服?

不服你就去找汉帝刘协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