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安排布置下来,全家人都动起来了,宋老头搂着呜呜,坐在堂屋,看着热热闹闹的一家人,眼底的光亮越来越盛,他隐隐有种预感,也许老宋家真要不一样了,可惜,可惜啊,要是宋文宋武兄弟也在,那就更好了,两个儿子,一别两年,竟是没法相见,可怜的呜呜记事起就没见过爹爹,想着想着,宋老头眼眶发酸,呼出一口浊气,总算也是有盼头了,人只要有盼头,这日子就能过下去,都会好的。
这天晚上,宋家人都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盼望进入梦乡。青黛看过空间里又长大了的瓜苗后,想着明天要早起去镇上,也早早睡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青黛和青柏坐在葛家兄弟的牛车上,看着零散的星子,去了镇上。把镇上的小食摊大概看了一遍之后,青黛对自家的薯条和甘梅地瓜更有信心了,因为青黛发现,这个时代的人好像不擅长用调料,并且对食物的烹饪方式很单一,一般就只有炖煮,青黛赢就赢在花样多。
看了一圈空摊位,青黛选了靠近镇上学堂的一个自带小炉灶的摊位,每次学堂放学都会有一波固定的客流量,油炸食物对小屁孩的吸引力是致命的。登记好摊位,交上了前,青黛和青柏商量,又去杂货店买了一些分装吃食的纸袋子,出来时宋奶奶给的五十文钱,租摊位花去十文,买纸袋子花去十文,还剩三十文青黛小心的贴身收好,这是宋奶奶最后一点嫁妆钱,本来是两位老人攒着的养老钱。
回到家之后自然是一通忙活,做好一切准备。又一个天还未亮的早晨,给了葛家兄弟三文钱,宋家二老在家陪呜呜,李氏和苏氏带着青柏和青黛,带上锅,拎着油,带上准备好的酱和土豆地瓜,去镇上了。
一到地方,李氏就小心地架起家里唯一一口大锅,烧起热油,天越来越亮,镇上来来往往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年头没见过谁家做吃食放这么多油的,出于好奇,宋家小摊上慢慢开始围了一圈人。
青黛看着人还挺多的,是时候了,就走前几步,朝围着的人说:“各位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咱家今天第一天来,做了些自家的小吃食,现在就先做些来,给各位免费尝尝鲜,要是觉得好吃,希望各位捧捧场。”说完朝青柏递了个眼神,苏氏和李氏就开始炸薯条和地瓜了。
众人一看摊位前的小姑娘,笑容温软,甜糯糯的嗓音和锅里慢慢弥漫地瓜香味一样甜,更何况是免费品尝,一圈人就没有不答应的。
一开始众人想着不就是土豆和地瓜,还能做出花来?结果,等炸好的土豆条和地瓜条配上各自的酱汁,在嘴中细细咀嚼,酸酸甜甜的滋味再配上香酥软糯的口感,这不说,谁能想到只是普通的土豆地瓜做出来的美食。
趁着众人还在回味的时候,青黛趁热打铁“只是一些土豆地瓜,也不是什么精贵吃食,薯条三文一份,甘梅地瓜五文一份,也不贵,婶子们买回家哄孩子,孩子也喜欢吃,爷们也能就着喝点小酒,这天也越来越热了,酸酸甜甜的也开胃。”
一通宣传有理有据,加上这是大家没见过的新鲜吃法,小摊前很快就排起了队,苏氏李氏本来十分忐忑,怕镇上的人不买账,虽然她们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其实觉得这土豆地瓜卖三文五文太贵了。也不怪苏氏和李氏这么想,毕竟她们一直生活在杏花村,村里别的不多,就这土豆地瓜,谁家没个一百多斤,她们自然想象不到镇上人的消费能力。
青黛一通吆喝,伴随着空气中浓烈的土豆和地瓜的香甜,小摊子的生意红红火火的,只一个上午的时间,从家里带来的十斤土豆和十斤地瓜就卖完了,苏氏和李氏都傻眼了,怎么镇上的人也爱吃土豆地瓜这样的粗食。两个妇人加上两个半大小孩,也不敢就在外面数钱,赶紧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青黛又去杂货铺买了纸袋,一家人赶着牛车回家了。
杏花村留在家里的宋老头和宋奶奶也十分忐忑,期望越高越害怕失望。一上午两个老人都是恍恍惚惚的,知道听到青黛和青柏的说笑声越来越近,赶紧走到门旁,看着四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这才把心放下。
“青黛,怎么样,摊子生意还。。。还成吧?”宋奶奶着急地抓住青黛的手。“娘,卖光啦,那十斤土豆和十斤地瓜,咱们都卖光啦!”李氏兴奋地连双颊都红了。